第 4 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纲展示]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①c 代表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② 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向d:自身呼吸作用散失。e: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i:流入下一营养级。f:被分解者分解利用。j:未被利用的能量。(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过程①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② 能量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③ 能量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④ 能量散失途径: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代谢过程)。⑤ 能量散失形式:热能。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提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有三个去路,即呼吸散失、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2)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越多。(√)(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4)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 10%~20%。(×)提示:能量传递效率是针对相邻两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而言,不针对个体。(5)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提示:沼液和沼渣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6)桑基鱼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提示:能量传递效率由两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外界因素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但桑基鱼塘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1)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