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最新考纲]大气受热过程。[考纲解读]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重点)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难点)[思维导图]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 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吸收;d.大气逆辐射。(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①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即图中的 a。②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即图中的 b - c 。③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即图中的 d。补充点拨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可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2.读下面“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对流层大气垂直分布的一般特点是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约0.6℃。(2)图 a~e 中,具有明显逆温表现的是 b 、 c 、 d 。(3)逆温具有一个产生和消亡的过程,如果将上面五图,按照无逆温到逆温生成、发展直至消失进行排列,那么正确的顺序是 a—b—c—d—e。(4)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和 e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原理:温室阻挡部分地面辐射逸出,将热量保留在温室内。(2)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原理:烟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原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等。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4.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