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重点难点】1.“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2.品味妙语佳句。3.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二、课文涉及的语文知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学习过程】1.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例子? 2.找出每个例子证明的观点,同时说明证明的过程。例(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论证过程: 议论结论: 例(2):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论证过程: 议论结论: 例(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论证过程: 议论结论: 例(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议论结论: 例(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议论结论: 3.文章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探讨“咬文嚼字”的呢?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4.“咬文嚼字”就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含有重视文字表象而忽略内涵实质的意味。“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1 【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婵娟(chán) 倒涎(xián) 锱铢必较(zī)B.援例(yuán) 剥啄(zhuó) 清沁肺腑(qìn)C.蕴藉(jiè) 尺牍(dú) 不胜枚举(shènɡ)D.付梓(xīn) 斟酌(zhēn) 岑寂无声(cén)2.对作者关于贾岛诗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基本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