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1.以全球频繁发生的环境问题为素材,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度高,主要为综合题2.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考查频度高,主要为综合题3.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培养关注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频度高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阶段人类活动特点人地关系特点采集渔猎时代采集、渔猎为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深度思考 1】 说明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是否相同。提示 不相同。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环境污染。2.直面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① 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② 生态破坏: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③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①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② 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深度思考 2】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治理。3.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① 图中 A 表示经济系统,B 表示社会系统,C 表示生态系统。② 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深度思考 3】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圣旨中说:“盛世滋丁,永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