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讲地球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 表示波较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B 表示波较固体、液体和气体(2)不连续面:名称波速变化界面①表示莫霍界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明显增加界面②表示古登堡界面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3)划分:① 三个圈层:图中 C 为地壳,D 为地幔,E 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② 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 C 层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2.地球的外部圈层(1)A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2)B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C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 是岩浆岩;B 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 是变质岩(或沉积岩)。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3.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地球内外圈层的结构及影响。2.三大类岩石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应学生用书 P51) 以考纲为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3.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以真题为范 [考题精妙] [典例] (2018·南京调研)西沙群岛的“三沙永乐龙洞”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图 1 为三沙永乐龙洞景观图,图 2 为永乐龙洞的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下图中表示构成蓝洞岩石类型及形成蓝洞地质过程的是( )A.c、① B.e、③ C.a、⑤ D.e、⑥[解析] 根据图 2 中信息可知,构成蓝洞岩石的类型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判读图中各字母之间的关系,可知字母 e 代表的是沉积岩。形成蓝洞的地质过程很明显是外力的侵蚀过程。[答案] D[命题出发点] 构成蓝洞的岩石类型及形成蓝洞的地质过程。[命题落脚点] 考查岩石类型和地壳物质循环。[试题评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