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5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本课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考查重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经济危机理论。关注热点:关注我国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关注我国物价指数(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动;关注美国金融危机三周年等。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1.商品、货币理论(1)商品是用于________的劳动产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________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3)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________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4)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________________的商品。2.价值规律理论(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进行。(2)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价格围绕________上下波动。(3)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使________________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实现________________。思维拓展关于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基本观点斯密① 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② 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③ 二元劳动价值论——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李嘉图① 纠正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错误的方面,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② 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③ 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马克思①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③ 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