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阅读7.《古诗二首》教案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阅读7.《古诗二首》教案_第1页
1/5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阅读7.《古诗二首》教案_第2页
2/5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阅读7.《古诗二首》教案_第3页
3/5
7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登、唐”等 13 个生字,会写“依、尽”等 10 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教学重点】1.认识“登、唐”等 13 个生字,会写“依、尽”等 10 个字。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难点】感悟诗中的哲理。任务一:领略大美中国 走进情景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去全国各地旅游,想去吗?观看邀请函。2.观大美中国 看锦绣家园旅行第一站:登鹳雀楼一、我会读古诗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3.出示会认字:(1)采取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这么多的生字,你们能帮它们找找朋友吗?(学生进行口头组词练习。)二、再读《登鹳雀楼》,感受节奏过渡: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是什么吗?(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1.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板书:登鹳雀楼)2.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登/鹳雀楼。简要介绍鹳雀楼: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3.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季凌。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等。4.朗读古诗: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1.引导读诗:写景的诗就像一幅画,作者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圈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景物。学生圈画后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景物图片:白日、山、黄河、海。2.学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小组交流,理解诗意,说说看到了什么景象。(1)“白日”指的是傍晚时分落山的太阳。“依”指挨着,靠着。“尽”是完的意思。“入海流”就是流入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阅读7.《古诗二首》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