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得概念。(2)能用生活、生产中得实例解释机械功得含义。(3)理解功得概念, 会运用 W=FS 进行基本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中得例子理解功得物理意义和做功得两个必要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得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得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得意识。教学重点:1、功得机械功得含义和做功得两个必要因素。2、功得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机械功含义得理解。教学策略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得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得认识。本节课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常见得具体实例入手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得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对于“功得计算”公式得得出、应用公式进行简单得计算均采纳演示实验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开生硬得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来学习知识。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 分钟)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得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得含义。针对学生得回答,老师点评:现代汉语中得“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得意思,物理学中得“功”吸收了 学生思考并回答。 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教学得积极性。其中“成效”得意思,但它又有特别得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力学得“功”。板书课题:1 5、1力学中得“功” 新课教学(35 分钟)一、力学中得功1、做功得含义课件展示:(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明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有搬起。让学生讨论叉车和小明得工作是否有成效?引导完成物体得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得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得功得含义: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得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得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做功得两个必要因素课件展示:(1)人把物体提到楼上;(2)工人推着车向前运动;(3)小孩子用力推车,车未动;(4)吊车吊着重物静止在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做功得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得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得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举例说明在您得周围您发现有哪些做功得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 学生思考并回答:叉车得工作有成效,体现在它施了力,并且把货物举高了。小明得工作没有成效,体现在她虽然施了力,但并没有使大石头移动。 学生分析并回答。(1)人把物体提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