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降糖片(薄膜衣片)可行性讨论报告一、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改善和应激状态的增加,糖尿病人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估计到2025 年,全球将达到 2.4 亿人,而我国也由 1979 年不足 1%上升到目前的 3.5%,糖尿病患者约 4000 万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糖尿病是一种与糖、蛋白和脂肪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I 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II 型糖尿病)两类。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量绝对不足;II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水平正常或稍低,但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不足,导致胰岛素分泌量相对不足,该型糖尿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 90%。糖尿病临床表现为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引起糖代谢紊乱,继发蛋白和脂肪代谢紊乱,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等。临床资料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或伴随症,高出常人 2~3 倍,以及发生肺部感染高出一般人群的 3~4 倍等,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口服降糖药的讨论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化讨论,口服降糖药物已打破传统的磺脲类、双胍类的结构和作用模式,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作用途径不断拓展。包括胰岛素促分泌物、胰岛素增敏剂、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β3 受体拮抗剂、肾上腺素 α2 受体拮抗剂、糖原异生抑制剂和有机氧钒化合物等相继问世。目前疗效确切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胰岛素(INS)及其类似物,胰岛素分泌促进剂,INS 增敏剂(TZD,主要用于肥胖的 2 型 DMP),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NO 合成酶抑制剂等。化学药物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但毒副作用大、治疗成本高,而目前中药作为糖尿病临床一线治疗用药情况还不尽人意。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讨论开发有中国特色的、完全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中医、中药有数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为中华民族的进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丰富的中医药学宝库中去继承、发掘有特色的品种,采纳现代技术深化讨论,开发出疗效确切、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的现代糖尿病治疗中药制剂,将大大促进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提升传统中药的国际地位,示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