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感受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语言运用:多方式朗读,合作探究,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批注,并且借助批注完成文本阅读。审美创造: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评价“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且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开导。【课前解析】关注批注的方法:本课主要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反映“我”的心理变化及原因,学习时重点抓住这一特点,从体会的角度练习批注,梳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教学目标】1.认识“囊、羡”等 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班、鼓”等 14 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 18 个词语。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重难点)3.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重难点)4.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囊、羡”等 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班、鼓”等 14 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 18 个词语。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质疑激趣出示老虎图片(出示课件 3),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老虎呢?(雄壮威武、威风凛凛、凶猛)“窝囊”是什么意思?(因受委屈而烦闷)作者为什么说“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板书课题: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设计意图:以课题的词语入手,从而对课题的自相矛盾产生疑问,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画出极易出错的字词。注意多音字“哄、露、角”的读音。(出示课件 4)2.学写字。(出示课件 5)重点指导:“练”右边不要写成“东”;“裤”的“衤”不要写成“礻”;“撤”注意与“撒”的区别。3.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课件 6)在全校周会汇报演出中,“我”扮演一只大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白原因。2.再读课文,梳理课文的叙述顺序。(出示课件 7)期待表演(1、2);排练节目(3-16);演出时(17-19);演出后(20-22)。三、尝试批注默读课文,边阅读边在你不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