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感受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语言运用:多方式朗读,合作探究,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批注,并且借助批注完成文本阅读。审美创造: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评价“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且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开导。【课前解析】关注作者:叶至善(1918-2006),江苏苏州人,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著有《失踪的哥哥》《花萼与三叶》《未必佳集》《梦魇》。二十二岁开始跟着父亲叶圣陶学习写作,一九四五年任开明书店编辑,编辑《开明少年》月刊和其他青少年读物。一九五二年编《中学生》月刊。一九五三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六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曾主持编辑《旅行家》和《我们爱科学》杂志。关注批注的方法:本课主要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反映“我”的心理变化及原因,学习时重点抓住这一特点,从体会的角度练习批注,梳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关注字词:口语化的词:露露脸 豁虎跳 小窟窿 打瞌睡 四字词语:通情达理 哄堂大笑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多音字:露 角 啊 哄 唉【教学目标】1.认识“囊、羡”等 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班、鼓”等 14 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 18 个词语。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3.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4.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教学重点】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2.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2.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囊、羡”等 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班、鼓”等 14 个字,会写“文艺、表演”等 18个词语。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质疑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