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20 陀螺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思维能力: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审美创造:通过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明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道理。【课前解析】关注作者:高洪波,诗人,散文家。1951 年 12 月生于内蒙古。先后出版过《鹅鹅鹅》等 10 部儿童诗集,《说给缪斯的情话》等 2 部评论集,《波斯猫》《我喜欢你,狐狸》《醉界》《人生趣谈》《高洪波军旅散文选》等 20 多部散文随笔。《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关注批注的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实践,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并借助所做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根据课后题的要求,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做批注;还可以结合“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关注与文章相关的资料: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关注字词: 冰天雪地 否则 旋转 重整旗鼓 况且 得心应手 椅子 尤其 恨不得 预料 摇头晃脑 不动声色 顽强 溃败 自豪【教学目标】1.认识“况、兵、败”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 13 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 15 个词语。2.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1. 认识“况、兵、败”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