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 精 华版教案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 精 华版教案_第1页
1/5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 精 华版教案_第2页
2/5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 精 华版教案_第3页
3/5
9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感受诗人用浅白和妙趣横生的语言描绘出所观察到的美妙景色。思维能力:理解诗歌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感悟诗歌中蕴含的道理。【课前解析】关注古诗画面:《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游遍庐山之后的题咏。《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关注古诗意境: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暮江吟》表现了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残阳铺水中”的画面,《题西林壁》和读者走进了连绵起伏的远山与高耸的峰峦,《雪梅》让读者看到了枝头的雪与梅融为一体的景象。关注诗人观察角度和古诗情感:通过诗人的视角,我们和白居易看到了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苏轼带我们看到了,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宋代诗人卢钺将眼中的梅和雪进行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 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 12 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重难点)4.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暮、瑟”,会写“暮、吟”。2.有感情地朗读《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3.背诵古诗《暮江吟》。【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导入:今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体会连续细致的观察,以读促写,学写观察日记。首先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古代诗人们的观察与思考。(出示课件 2)二、引入古诗《暮江吟》,读懂题目1.回忆背诵《忆江南》,引出作者。教师背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 精 华版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