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女娲补天【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言运用:体会课文夸张语言的用法,感受故事的神奇。思维能力:能迁移运用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审美创造: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课前解析】关注文章主题:《女娲补天》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中国神话故事,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关注故事情节:这篇文章不长,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除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人物情感的教学外,还应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具体化、生动化的阐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关注表达运用: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教学目标】1.认识“洪、措”等 10 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女娲造人视频(出示课件 3),导入: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娲娘娘,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女娲不但是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补天救世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补天”的故事。(板书:女娲补天)二、初读课文,明确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主要内容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随文画出极易出错的字词。(出示课件 4)2.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出示课件 5)第 1、2 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板书:起因 天塌地陷 发洪水)第 3、4 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板书:经过 女娲补天)第 5 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板书:结果 人民又安居乐业)3.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6)本文写了天塌下一大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她又寻找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三、关注故事情节,感受神奇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哪些情节触动了你?圈画出重点词句。(出示课件 7-10)预设 1:我圈画的内容是“大窟窿”“黑黝黝”“喷涌而出”“残害人类”。预设 2:我圈画的内容是“五种颜色的石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