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3* 现代诗二首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会生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运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思维能力:反复诵读诗歌,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审美创造: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课选择了两首现代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第一首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两位诗人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带给我们生动的画面和美的感受,也给读者在文字中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关注语言:《秋晚的江上》,行文巧妙。全文未用“秋”“晚”任何一字,就在诗歌中做出了回应:“秋”字呼应诗中“头白的芦苇”,点出了季节;“晚”字呼应诗中的“归鸟”“斜阳”,点出了时间。《花牛歌》每一节寥寥数语,却都是一幅画: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诗中四幅画面动与静交替变化,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也展现了一头可爱俏皮、悠闲自在的花牛。诗歌一节一韵,云随情生,朗朗上口,将花牛自由、俏皮、悠闲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关注插图:文中的插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 5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出示课件 2)1.观察课本插图,激发学习兴趣。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两幅插图,说说这两幅图上是什么动物。引导:它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现代诗的主角。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刘大白(1880—1932 年),现代诗人、文学史家。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出示课件 4)徐志摩(1897—1931 年),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等。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 5)自由朗读,提出要求:边读课文边圈画本课生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2.指名读诗,重点关注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