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9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第一课时 白居易( 772 - 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暮 江 吟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诗人在江边。 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理解诗题 mù吟yín暮学写字右边是“今”,不是“令”。拼音开关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初读古诗点击图标,听范读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感知诗意 快要落山的太阳的一缕光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古诗大意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 / 残阳 / 铺水中,半江瑟瑟 / 半江红。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古诗精讲你如何理解“残阳”一词? 夕阳的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思考: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 不可以。“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更柔和、更动感、更宏大。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这一特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作者为什么说“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个江面是绿色的,半个江面是红色的。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可怜 / 九月 / 初三夜,露似真珠 / 月似弓。可爱珍珠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晶莹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比喻 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第一句诗,边读边做“铺”的动作,拉长“铺”的读音,读舒展。第二句“瑟瑟”读得轻而短。后两句读得轻松愉悦,读出夜的可爱。朗读指导暮江吟[ 唐 ]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