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联合管理

2025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联合管理_第1页
1/7
2025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联合管理_第2页
2/7
2025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联合管理_第3页
3/7
2025 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联合管理(全文)摘要对“同一气道同一疾病”这一理念需要进一步重视。上-下气道慢性炎 症性疾病在遗传学、免疫学、解剖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 治疗思路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联合管理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治。但是疾 病种类较多,涉及学科众多,儿科医生对此认知不足,应树立上-下气道全 局观,强化联合诊疗和管理理念,做好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及早 识别、共同评估和诊断。儿科医师要重视上气道疾病的识别和处理,注重 多学科沟通和合作。上-下气道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在遗传学、免疫 学、解剖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思路上均有不同程度 的关联,儿科医生对此的认知仍显不足,对这类疾病的全面认识和联合管 理需要提升。《中国有用儿科杂志》编辑部组织本期“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 疾病联合管理”专题,旨在帮助广阔儿科医师全面并且深化地了解上下气 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管理的重要性和诊治进展,进一步提升对此类疾病 的联合管理水平。1 狭义的“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变应性鼻炎(AR)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分别是最常见的上呼吸道和 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和诱发因素,临床中常发生于 同一患者。“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理念最早出现如 世纪 90 年代末, 该理论认为 AR和哮喘关系密切,应当作为联合气道疾病予以管理,要关 注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整体性[1-2]。随着更多讨论的开展,此 理念获得许多强有力的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证据的支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60% 的 AR 患者伴哮喘,高达 70%哮喘患者伴 AR [3]。AR 与哮喘持续进展、控制不佳、气道炎症严重性和低生活质量 相关[4]。但是亦有文献报道,未伴有哮喘的 AR 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 者也出现下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一定程度的气道重塑[5]。鼻用糖 皮质激素治疗 AR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评分,减少急救药物 的使用等[6]。另有讨论表明,合并 AR 的重度哮喘患者与未合并 AR 的 患者相比,对奥马利珠单抗的反应效果更佳[7]。对于哮喘合并 AR 的患 者,由于 AR 是哮喘的危险因素,故 AR不再是孤立的局部的疾病,属于 全身性疾病[8]。全身治疗更有可能对哮喘和鼻炎都有益。特异性免疫治 疗(SIT)通过较长时间接触变应原提取物,诱导免疫系统对变应原敏感性 降低并产生耐受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联合管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