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系统性炎症水平与肺气肿程度和骨密度改变相关性讨论(全文)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疾 病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 炎和肺气肿[1]。慢阻肺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炎症因子作用于全 身,是许多合并症发生的基础。慢阻肺所带来的全球慢性疾病负担及 经济损失不仅由于其疾病本身,更多的来自其他合并症,如心血管疾 病、骨骼肌损害、骨质疏松、胃食管反流及抑郁焦虑等[2]。其中, 骨质疏松症是慢阻肺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常与吸烟、营养不良、全身 炎症、低体重指数等多种因素有关[3]。慢阻肺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易 引起椎体的变形及骨折,导致患者的活动量减少,进一步引起限制性 通气功能障碍,引起肺功能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肺气肿定义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发生持久的、异常的气腔扩大,肺泡 壁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是慢阻肺患者的主要影像学表现,目前广泛 采纳肺气肿低衰减区域的百分比(LAA% )对气肿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 4, 5]。Bon 等[6]发现在吸烟者中,肺气肿是骨密度下降的独立的强预 测因素,提示肺气肿和骨质疏松间存在密切联系。骨密度可通过多种方法测量,世界卫生组织于 24 年发布的骨质疏 松症诊断标准是根据髓部和腰椎在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上的最低 T 值 来进行推断[7],但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 性,因此,近年来基于 CT 测量的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HU ) 被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8]。根据既往的相关讨论结果提示[9]:胸 6 至腰 1 椎体 CT 值的 ROC 曲线发现 L1 椎体的 CT 值曲线下面积最大, 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性最好。因此,本讨论采纳 L1 椎体的 CT 值来判 断骨量是否减少。本讨论拟探讨慢阻肺患者的肺气肿程度与骨密度的 关系,同时使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 )及 C 反应蛋白 3 种全身炎症状态的标志物评估患者系统性炎症 水平[10],寻找可能的发生机制。对象与方法1.讨论对象:招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5 年 4 月至 2025 年 12月至我院门诊随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 125 例,排除不符合入 组条件的患者后共纳入 90 例(慢阻肺组),其中男 63 例,女 27 例, 年龄(71 ±9 )岁,所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