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截瘫并发症的防治(全文)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 )因其创伤小、 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病死率低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治疗胸主动脉扩 张性疾病的一线方法。然而在腔内治疗技术获得巨大进步的近十余年中, 临床医生以及讨论者面临的挑战不再局限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更在于如何 减少腔内治疗伴随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在 TEVAR 术后 管理中,患者可因脊髓缺血(SCI)导致截瘫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期或永 久性残疾,因此 SCI 也被认为是TEVAR 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SCI 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前者定义为麻醉中醒来时发现的 SCI,后者表 现为有一段正常功能期后出现神经损伤。根据现有的讨论报道,TEVAR 术 后 SCI 以迟发型为主,发生率为 2%~9% ,虽然相比于开放手术已有明显 降低,但无论哪种类型的 SCI 均被认为会降低 TEVAR 术后长期生存率。 TEVAR 术后 SCI 的预防以及治疗工作意义重大,笔者结合临床经验以及现 有讨论进展对其防治手段进行探讨。一、TEVAR 术后 SCI 的病理机制脊髓血供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上区来源于锁骨下动脉发出的颈升动脉、 椎动脉等分支,供应颈髓和上胸髓(T1~T3);中区来自主动脉发出的肋 间动脉,供应胸髓 T4~T8,该区域动脉细,数量少,血运较差;下区来源 于腰动脉、髂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该区域动脉较粗,数量较多。目前认 为,SCI 发生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支架覆盖部分侧支循环未能 建立,难以维持脊髓血供。过去认为 Adamkiewicz 动脉是脊髓的主要供 血血管,然而根据目前讨论发现,脊髓血供依靠血管网络,而不再是单纯 某根动脉。覆膜支架植入后,脊髓由支架远端以及近端的血管供血,这一 段血管原来承受的垂直方向均匀变化的血压变为近端或远端长段的血压, 假如侧支网络无法及时建立,则可能导致 SCI。(2)主动脉斑块脱落入脊 髓血管发生栓塞。新的讨论发现,部分患者存在移动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假如斑块因导丝或支架释放刺激发生脱落堵塞肋间动脉第一分支以外的 部分,则该侧的侧支灌注被阻断,这类患者往往表现为偏瘫。二、TEVAR 术后 SCI 的危险因素TEVAR 术后 SCI 危险因素较多,分为患者因素以及手术因素。患者因 素包括高龄(70 岁以上)、围术期平均动脉压<70mmHg(1mmHg=0.133kPa )、肌酐>132 pnol/L、慢性堵塞性肺疾病以及高血 压。其中肾功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