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影像下的爱情咏叹调——《泰坦尼克号》(3D 版)分析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1954 年 8 月 16 日生),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1984 年推出的科幻片《魔鬼终结者》使他一夜成名。1997 年,由他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大范围地使用了电脑特技,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该片成为当时投资最为昂贵、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所获得的十一项大奖中,最佳导演和最佳制片都是属于卡梅隆的。一、光影交织的跳动影像电影是视听的艺术,画面是视听元素中“看”的部分,无疑它是视听语言的基础。亚历山大·阿尔诺说:“电影是一种画面的语言,他有自己的单词、造句措辞、语形变化、省略、规律和文法。”《泰坦尼克号》的画面时而唯美时而壮阔,交织成一篇动人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一)光影与色彩蓝灰色调和明黄色调是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最常见的两种色调。在影片的一开始,泛黄的色调,凸显了跨越时空的久远。明亮温暖的黄色,它象征着热情、能量、愉悦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在浓浓暖意的橘黄色色调下,镜头摇过的是有怀旧感的相册般的一张张纪录泰坦尼克号首航的画面。画面中那些在甲板上的人群呐喊、兴奋;留着陆地上的人群艳羡、渴望;站在船尾挥动着手臂的女孩也许是在向自己的亲人告辞。紧接着,镜头切入黑夜中泛着蓝色波光的海水,电影的片名《泰坦尼克号》映入观众的眼帘,这也奠定了影片的整体是忧郁的蓝黑基调。蓝色在色彩总谱中是短波光,蓝色所代表和象征的意义是“深邃、天空、无限、幽静、透视、空间、安适、冷静凄凉。”蓝色能够营造出一种寂寥、凄凉的意境,给人忧郁、无望、冷酷的心理感受。在以悲剧为结尾的剧情片中,蓝色是导演偏爱的色彩。“蓝色以信仰的颤抖把我们精神呼唤到无限遥远的精神世界。蓝色对西方人意味着信仰。”1在影片《泰坦尼克号》里,海底寻宝的蓝色,代表着一种深邃与冷静。寻宝人所追求的不是沉船真相而是名贵的宝石——海洋之心。这种追寻宝藏的信仰与希望,溶于清冽湛蓝的海水之中,溶于神奇的“泰坦尼克号”。“蓝色总是带有阴影感,在鼎盛阶段倾向于黑暗……当蓝色处理得昏暗时,它就象征迷信、恐惧、痛苦与毁灭,它总是指向漠然超越的领域”2获救坐在救生艇上的人们无情的看着在海洋上挣扎的人群,脸上的漠然表情,以及获救后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忧郁的蓝色调内敛的表达了劫后余生的人们对于灾难的无助以及逝去的人们灵魂没有归宿,悲观与无望展现的淋漓极致。(二)剪辑1傅雷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