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起源和进展•问题:简述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答案请在论坛提交。•住所的起源和进展1 住所的产生是由于人类生活的需要。2 人类住所的进展,大体可分为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巢穴风篱式。第二阶段是穹庐帐篷式。第三阶段是土石砖木结构的房屋。从建筑观念上来说,也可以分为几个进展阶段,但是后一阶段并不完全排斥和代替前一 段,而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扩展和丰富。•古代建筑的进展① 汉族民居。很有特色的是以山西、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窑洞住房,以北京为代表的 北方四合院民居,以福建永定县为典型的圆形土楼。② 北方草原民族民居。主要包括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等民族,以其 牧业区的蒙古包和毡房为典型建筑。③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牧业民族民居。以藏族为代表,包括部分纳西族,在放牧中常使 用帐篷。④ 东北内蒙古地区民居。蒙古族农区、朝鲜、满、锡伯(东北和新疆分布)、赫哲、鄂 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的民居,在定居之后,基本上都是砖瓦房。⑤ 西北地区民居。在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的干旱少雨地区,回、东乡、保安、撒拉、 土、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等兄弟民族的农村和乡镇,主要是土木结构的平顶土房,有 干打垒的院墙,院里有花池、菜畦。有一部分是四合院。⑥ 青康藏高原民居。主要包括藏、门巴、珞巴和羌等民族的住房。门巴、珞巴和部分藏 族以木结构两层楼房为主,有的依山势而建,一层的房顶是二层的平台院落,很有特色。比 较典型的是羌族和部分藏族的碉楼式木石结构住房。最独特的是羌族的石碉房和碉楼,《后 汉书•西南夷传》称之为“邛笼”。⑦ 西南山地民族民居。主要包括彝族、哈尼族的土掌房,傈僳、怒、独龙族的木垒房, 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瓦房,具有普米族特点的木楞房(即木垒房),布依 族的石头房、石板房,仡佬族的“穿斗房”(高架房)等。⑧ 中东南地区民居。主要有壮族的“麻栏“式建筑,仫佬、毛南族的泥墙瓦顶房,瑶族 的砖瓦结构长型房、竹木结构茅草房,畲族的木石结构楼房,黎族的船型房等。⑨干栏式民居。在现代,干栏式房屋亦分布很广,形式多样。壮、傣、布依、苗、侗、 水、瑶、毛南、佤、德昂、布朗、傈僳、独龙、基诺、黎、白、哈尼、拉祜、怒、土家、高 山、普米、景颇等民族都有干栏民居。• 中国有用建筑分类① 古代城池 古代的城市叫做“城池”。“城”指城墙,“池”指城外环绕城墙的河池, 俗称“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