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封禅书》所记秦雍州杂祠考 内容提要:秦雍州的数百杂祀是秦民间宗教具体内容的反映。它们可分为天文诸神、生产和生活之神、人鬼和其他杂神三类,天文诸神蕴涵着数术意义,其他神灵则跟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宗教学角度看,它们的内容和进展水平属于民间宗教。 关键词:雍州杂祀、天文诸神、生产和生活之神、人鬼、数术 秦的国家祭祀内容驳杂而丰富,这一内容已有学者作过讨论。雍州杂祀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文献对之记载甚为简略,这一内容所蕴涵的意义也并没有得到很深化的讨论。笔者不揣简陋,试图对此作些考证和讨论,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判指正!一《史记·封禅书》雍州杂祀考释 《史记·封禅书》对雍州附近的杂祀是这么记载的 “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百有余庙。西亦有数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于下邽有天神。沣、镐有昭明、天子辟池。于[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而雍菅庙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这些雍州附近的杂祀内容驳杂。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天文诸神;第二类是生产、生活之神和一些杂神;第三类是人鬼。本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便是对这三类神灵的内容作些考释,以为下文的讨论奠定基础。 一 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南北斗等天文诸神 日、月:雍州杂祀中有日、月。这一日、月崇拜并不是自然、直观的天体崇拜,象许多后进民族的神话中描述的那样,而应跟战国时期其他地区的日月崇拜一样有数术意义。《史记·封禅书》记齐地八神有日主、月主,祠所分别在莱山、成山,它们跟阴主、阳主、四时主并存,在古代中国,日月之行被用来纪年、定月;日月本身及它们的晕、气被用来占卜吉凶,《汉书·艺文志》数术天文类有《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十三卷、《汉日旁行气占验》十三卷等,因此,民间的日月崇拜应有其数术意义。 除了日月外,雍州杂祀中有五星。引文提到荧惑、岁星、填星、辰星等。它们分别 荧惑:即火星之祠。荧惑的光度变化很大,运行的形态错综复杂,它的出现在古代是不祥之兆。《天官书》正义引《天官占》:“荧惑为执法之星,其行无常,以其舍命国:为残贼,为疾,为丧,为饥,为并。环绕句己,芒角动摇,乍前乍后,其殃逾甚。”王官占验如此,民间也秉承了此精神。为荧惑立祠,旨在讨好它,让它不作祟伤人。 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