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_第1页
1/3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_第2页
2/3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_第3页
3/3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2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 1926 年 2 月开始,到 11 月结束。后又在 1927 年 7 月 11 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 年 7 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 年 9 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散文,都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①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生气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其间写下了《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 年 9 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爱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外五篇散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1926 年 3 月 12 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 16 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 月 18 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史称“三·一八”惨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