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之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之三_第1页
1/10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之三_第2页
2/10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之三_第3页
3/10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之三(9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为: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为: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卑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师:谁同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老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学生讨论完成) ——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方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之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