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说课稿(9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语文二年级上西师大版《游子吟》说课稿 说教材 这首诗编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歌开头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慈母为游子在灯下缝衣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表现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最后两句运用寸草游子、阳光母亲这样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方,寄予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感激。 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用行动感激母亲,热爱母亲 说难点 重点是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母爱; 难点为体会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说学情 对六年级小学生来说理解此诗并不具有特别的难度,难在学生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学生凭借自身现有的生活体验,很难透彻诗人“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醇厚情怀。因此,学习本课,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二是要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悟情,由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 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关于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议,对于本首古诗的教学,我采纳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资源整合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想象沟通法、读写结合法。 说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3 分钟) 课前播放歌曲《母亲》引出课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7 分钟) 1、初读全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听课文录音范读,再读,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3、沟通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加感。 三、细读品味,体会意境(12 分钟) 1、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2、展开想象,适时朗读 ①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出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②母亲心里会想什么?她还会担心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蒙胧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密密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 3、再次有感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