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的讨论》课题讨论方案(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的讨论》课题讨论方案一、课题背景以 2001 年 9 月,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教育为新的契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其设置既反映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该课程与以往学科课程相比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它要求面对学生的世界和社会现实,注意体现地方课程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但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目标、内容、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可供借鉴的案例,给操作上带来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使得它在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和教参,这给老师一下子无所适从。鉴于此,提出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讨论这一课题。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及课改的深化,我们发现课程实施的问题正逐渐凸现出来,老师日益感受到一种困惑:即在教材与新课标之间有着一片模糊的、不确定性的领地。新教材是新课标理念的载体,宽阔的领地等着老师去挖掘、去耕耘。 “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的讨论”正是对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如何更好地实践新教材的一种新的思考与尝试,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封闭的阻碍学生进展的“纯知识的教学”模式,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多需求设计教学,拓展知识的内涵,让教学更富人情味,让学习洋溢生命气息,使学生在学习中释放自我潜能,促进学生多元进展。二、概念界定 生活中的化学是指贴近生活,紧挨我们生活的化学世界。生活中的化学教学是指让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的有关化学问题,扩大学生视眼,拓展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各个化学知识点,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讨论,理解化学概念,扩大化学的感染力。三、讨论目标(一) 课题讨论总体目标:1、提高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培育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提高老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二)课题讨论工作目标:1、形成促进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2、形成促进贴近生活的讨论性学习的基本模式。3、形成促进贴近生活的作业设计的案例收集。4、形成促进老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