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独特艺术魅力(11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离骚》的独特艺术魅力 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王关营 学号:202501012213 成稿日期:2025/4/10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是鲁迅先生对《离骚》的评价,从如此尊崇的评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离骚》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离骚》融合了屈原崇高的政治理想、高洁的思想品德、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酷热的爱国情感,是古典文学中篇幅最长、最有魅力的抒情诗,是屈原爱国和忠君思想的结晶,也是一篇彪炳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的语言形式在时隔进展史上具有制造性进展。《离骚》之前的诗歌大多数都是《诗经》的形式,以四字为主,而且较为整齐、典重,而《离骚》却勇于创新,大胆地突破了这种形式,进而形成了一种新体诗“楚辞”。《离骚》基本上以四句为一章,每句字数参差不齐,而且多为偶句形成了一种既显错落又能从中看到整齐的特点,如下诗: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欲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离骚》诗句的加长,结构的扩大,又吸收了当时正蓬勃进展的笔法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容量,使诗句包纳了更丰富的内容,加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有利于表现屈原的那种奔腾澎湃的思想感情。屈原在创作《离骚》的时候,不仅大量地吸收了楚地的方言,还借鉴和进展了南方民歌的特点。在采纳楚地方言口语如诗时,虚字“兮”运用的十分灵活,也已成为楚辞体裁上的突出艺术形式之一。虽然在《诗经》中“兮”字已经使用过,如《郑风·野有蔓草》第一章写情人在郊野的“邂逅相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但是“兮”字在《离骚》里使用的最多,而且最富有制造性,使加长了的句子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那种抒情的氛围和音乐美。在借鉴南方民歌的特点方面,屈原吸收和进展了当时楚地流行的民歌形式,即句式参差不齐,而且把虚字“兮”放置在句子中间或末尾,如《越人歌》中: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