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教案教学内容: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歌曲《牧歌》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教学目标: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培育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育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究兴趣。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牧歌》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育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教学方法:1、教法: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2、学法:倾听法、小组活动法。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课1、播放短片(课件)2、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D、回族二、新课(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课件)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等。提出问题:(课件)1、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没有伴奏,有不同人声组合,比单旋律原民歌表现力丰富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感受(1)、作品营造了什么场景?营造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辽阔景象(2)、作品揭示了人们什么心情?揭示了草原人们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播放乐曲] (课件)(二)学唱歌曲《牧歌》1、倾听范唱一遍。思考 :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课件)宽广、悠长、深情,表现了大草原的辽阔漂亮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2、学唱歌曲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课件)2)跟琴唱歌词。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3)学完后,采纳小组竞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舞学生制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也可加上打击乐器。4、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一遍。5、补充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课件)蒙古族民歌大体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亮、结构句法清楚。(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1、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课件)2、播放《万马奔腾》。(课件)同时让学生想一想乐曲的情绪、节奏、旋律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