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 6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2.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结合图片,谈话导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所在地,那里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人们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用的是煤油灯。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赴延安。为什么延安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走进延安,走进那段峥嵘岁月。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预设: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的什么?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识记。(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正音。延安 昔日 茅屋 土炕 一旦 明媚(3)提醒学生注意:“炕”是后鼻音。(4)引导学生通过与熟字比较的方式识记,如“惜——昔”“抗——炕”“但——旦”。4.教师范读,感知音韵。(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请学生用着重号画出诗歌的韵脚。(2)交流,小结:全诗押的是 ɑnɡ 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3)模拟交响乐的方式朗读诗歌:第一节由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领读,第二节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三小节女生齐读,第四小节男生齐读,第五小节男女生领读,第六小节第一小句全班齐读,后面一组排比句组组递进读。在合作朗读中感受诗歌声韵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特点。诗歌教学不能靠分析,而重在朗读和感悟。在第一板块中,就设计了三次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自读,学习生字;教师范读,找出韵脚;合作朗读,感知音韵。每一次朗读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层次丰富、精心设计的朗读活动中,学生对诗歌的特点有了入脑入心的认识,同时,也氤氲了情感的“场”,为品读诗歌进行了情感铺垫。板块二 品读诗歌,理解内涵1.学习第 1~2 小节,理解延安精神。(1)自由朗读第 1 小节后,请学生个别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燕子在温暖的春光中翩翩归来,小树在雨露的滋润和太阳的照耀下茁壮成长,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通过朗读把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