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一步农村改革政策的基本走向 一位乡镇党委书记任职 10 年后的实践反思摘要: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正转向配套改革、整体推动的新的进展阶段。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一定要根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进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总方向,坚持农地制度、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三位一体,整体推动各项配套性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可耕地的农民家庭私有制和农村非耕地的国家公有制,是下一步进行农地制度创新惟一的正确途径。分“三步走”逐步法律规范城乡居民的收益分配关系,建立和完善与新的农地制度相配套的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相适应的农村行政管理新体制。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要紧密地结合起来,解决过去的农村改革中常常发生“外部性”的问题,以尽量减少或避开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发生冲突和磨擦。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新时期出现所谓的“三农”问题。关键词:农村市场化改革;三位一体;可耕地私有化;非农用地国有化;三步走;乡镇机构改革;管理体制创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00000-0000-00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 25 年辉煌的历程,从总体上看它作为国民经济中自然经济色彩最浓、进展最薄弱的环节,其运行机制已基本步入市场经济进展的轨道,初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要求的农村经济新体制。进入 21 世纪,中国市场化改革正转向配套改革与整体推动相结合的新的进展阶段。随着农村新的经济因素大量产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由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传统二元结构向城市、小城镇、乡村多种产业组合和多样化生活方式并存的三元结构转换,最终将形成城乡一体化进展的新格局[1]。为了彻底消除农村长期存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加快农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现代化进程和步伐,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进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向,必须坚持农地制度、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三位一体,整体推动综合性配套改革,而决不能再搞零打碎敲式的农村改革“修补工程”了。一、坚持“三位一体”的农村配套改革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实际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与经济基础相符合,这是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