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展前景(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进入 21 世纪以来,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护环境等方面均显示出积极促进作用,已日益成为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战略举措。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高速进展时期。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进展最快的国家。截至 2025 年底,中国已有 10 个城市拥有共 29 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其中北京、上海各 8 条、广州 4 条、天津 2 条、大连、长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各 1 条),运营里程达到 771 公里,年客运总量达 22.1 亿人次。2025 年,中国在世界地铁排行榜(按地铁运营里程排名)中位列第三位,仅在美国和日本之后。并且上海、北京进入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前十位,分别以 237 公里和 200 公里列在第七位和第十位。截止到 2025 年 5 月底,上海市轨道交通线路日均客运量为 341 万人次,承担了 24%的公共交通客流量。而据北京交通委透露,目前北京市轨道运营线路日均运营 380 万人次,承担了 19.24%的公共交通客运量。 自 2025 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筹建轨道交通,在中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地铁热”。截至目前,约有 27 个城市正在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其中 22 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批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州等 15 个城市共有约 50 条,1154 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在建。至 2025 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 22 个城市将建设 79 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 2,259.84 公里,总投资 8,820.03 亿元。 二、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面临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在全国出现地铁热。为防止全国地铁建设“一哄而上”的局面,历史上国务院曾两次叫停地铁立项。 而促成此次地铁项目大量获批的机遇显然与金融危机不无关系。进展城市轨道交通从短期看能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保证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平稳快速的进展。然而轨道交通由于自身特点,使得其建设和运营的难度大于其它公共交通项目。再加上中国轨道交通起步晚,经验不足。因此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资金不足 众所周知,被称为“天价工程”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通常建设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