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讨论的若干问题(上) 本文主要探讨作为一门学科的国际政治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它试图把中国大陆国际政治讨论的进展与问题,在与欧美发达国家同行的对比中,加以探讨和批判。第一部分指出了有关讨论对象的四种分析途径;作者认为,国际政治学是多科学的讨论,要借鉴、吸收别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更是一种跨学科的探究,即在新的基础上做出新的综合与归纳,“这是它的优势,是其希望所在”。第二部分侧重方法论问题,尤其比较了现实主义、全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讨论角度的异同;作者强调,在中国大陆现有的国际政治讨论中,虽然已有“分株杂交”趋势,但“分株”并不明显,杂交也不够多样,三种主要讨论角度都没有充分展开。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特色”命题作了一些新的批判与探讨,作者指出,中国这样的大国肯定会有独具特色的国际政治观,但是“特色”不是说出来的,只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关于中国大陆国际政治学未来的进展,文章提到几个可能的生长点:一是撰写比较系统完整的国际政治学说史;二是对当代国外经典的更加全面的介绍与评述;三是注重哲学思想的启示和激励;四是进一步开发精细的、专业化的“个案”讨论。全文的强调点有二:其一,国际政治学可以有不同的讨论途径,但对“理论的理论”的讨论可能特别需要;其二,中国大陆定会出现符合国情和自身需要的国际政治理论,但它必须建立在广泛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探究之上。关键词:国际政治学、讨论方法论、中国特色论国际政治理论作为一门学问形成的历史并不长。在西方,假如从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政治讲座算起,国际政治学还不到80岁,比“寿命”长达数世纪之久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老”学科差远了去;依照某些欧美学者的评价,它仍是一门“落后的学科”。[1] 在中国大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政治讨论只是在近一、二十年才刚刚出现,不要说同传统的学科比较其完整性相差甚远,就是与本世纪初陆续引进的其它西方学问相比也显得单薄。作为一个知识门类,国际政治学的不成熟是理所当然的。 讨论对象的探讨,对于中国大陆的国际政治学之进展的必要性显而易见。本文试图梳理一下与这门理论有关的若干问题,侧重点在知识的结构和方法等方面。一.国际政治理论讨论什么?尽管说起来国际政治讨论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国际政治理论的对象似乎远没有被清楚说明和取得共识。追究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主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