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总结1、文学革命中胡适和周作人的文学理论观点:胡适的文学观点:① 白话文学胡适大力推广白话文,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便明确提出了推广白话文的观点,并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明确的标示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国语即白话)。胡适对白话文的推广并非是单纯的文字形式的嬗变,而是把其看成整个社会价值和审美趣味的转变。这一文学观念的推动也是文学革命在短时期获得重大胜利的原因之一。② 历史的文学观念胡适试图从纵的方向即历史的方向中找到文学革命的根据,他对中国文学传统进行了重估。1923 年胡适创办《国学季刊》,提出“整理国故”,主张对过去的文化遗产进行仔细的清理,吸收精华,弃其糟粕,并将这一工作看做新文化与文学建设的一部分。③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受实验主义影响,在治学方面,主张“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假设是指讨论中的科学预见性而非主观臆测,假设的提出和通过实践证明是一个由已知事物推到未知事物的过程,具有一定科学性。这种实验主义方法对胡适的学术讨论起了一定的帮助,也影响到了后来的文学史讨论。④ 宣扬个性主义,主张写实主义1918 年胡适发表《易卜生主义》,提出要以西方的“少年血性汤”即充分进展的个性主义,来挽救濒死的中国文学的命运,挽救缺少活力的中国社会;同时,提出要以写实的方法“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这些主张已发了五四后“问题小说”和“社会问题剧”的创作热潮。⑤ 诗体解放胡适推广写新诗,认为新诗不但要用白话,还应不拘格律,向自由诗进展。他有意输入和借鉴西洋诗体,以蜕变出中国特点的新诗体,包括用语体散文来写得完全解放的体式胡适的“诗体解放”说虽有忽视诗歌语言艺术法律规范的倾向,但鼓舞了新诗人大胆尝试在新诗的初创期几乎成了新诗人的“金科玉律”。周作人的文学观点:① 人的文学周作人在文学革命中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1918 年他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讨论、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民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仔细严肃的、并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并展示“理想的生活”。周作人将新文学的本质界定为“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根本目标在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