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宁波大学答题纸(20 —20 学年第 学期)课号: 课程名称: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 改卷老师: 学号:106050110 姓 名: 孙敏 得 分: 题目一: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可能性阐述 对于哲学来说 , 人的生命本性以及文化传统是全部哲学的基本根据或主要前提。人的生命本性是哲学永恒的主题 , 是所有哲学都要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 , 哲学并不是以同样的面孔和眼光面对人的生命本性 , 恰恰相反 , 人们总是通过不同的哲学问题、解释原则、思维方式、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来把握自己的生命本性。这些“个性化”的哲学内容 , 是构成某一哲学传统最为主要的因素 ,从而也就形成了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本性是中西方哲学所讨论的共同方向,而各自的有一不同的方式进行讨论。所以中西方哲学存在比较的共同话题,又存在观点的差异性,因此,中西方哲学存在比较的可能性。根据这个道理去感悟和理解“中西哲学” ,就有更大的可能去把握这两种哲学的性质、特点和“长短” :西方人“惊异于世界”与中国人“注重于生命”的哲学问题;西方人为世界秩序立法之“理”与中国人为自己安身立命之“道”的价值取向;西方人追寻“终极本体”与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原则;西方人善于逻辑分析与中国人长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西方人“爱智”与中国人“修心”的哲学理念;西方人概念明晰与中国人话语隐喻的哲学表达方式;“中西哲学”这六方面不同的性质与特点集中地体现了“中西哲学”各自的传统 ,是我们应该加以比较讨论的主要内容 , 各种具体内容尽可归结于其中。当我们对以上内容进行比较讨论时 , 不仅要注意“中西哲学”不同的性质与特点 ,更要注重这两种哲学由于性质与特点的差异所具有的特别意义与价值、优长与缺陷 , 特别是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生活、生命和命运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二)必要性阐述 中西方哲学比较的讨论日益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逐渐从专门性到普遍性转变,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互为关联的事实: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的进展处于以西方文化与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有鉴于此 , 当代中国人要想保持自我 , 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