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顶山煤矿+314m 水平南翼五采区地质说明书高顶山煤矿生技科二。。九年度+314m 水平南五采区地质说明书一、文字说明1、采区位置和界线+314m 水平南翼五采区位于+314m 水平南翼六石门七石门,采区走向〜长度 4 米。回风巷标高+446m,进风巷标高+314m,垂直高度 132 米。该采区上属老空区,北靠四采空区,下预留 10 米水平煤柱未采,上预留 15 米水平煤柱与老空区隔开。煤层厚度 1.6〜2.8 米,平均厚度 2.0 米,煤层倾角47〜49°,煤层走向 NE20〜27°,倾向 110〜117。2、与地面关系该采区上部是公司改制前已采数年,北上侧是杨家河小溪沟,与河床直接接触的煤柱已被采空,预留的河床煤柱已被河水浸蚀。采区相对地面为山区林地,无重要建筑物、无居民,标高在 750 米〜10米之间,属山丘地貌,山峰陡峭。采区标高+314m〜+446m 之间,与地面高差340 米〜540 米,杨家河属常年性小溪流,横穿该采区北上侧,与河床落差在4 米左右。3、采区范围内已有勘探钻孔据 136 队提供的精查报告,本采区未见钻孔。4、煤层倾角、厚度、结构以及变化情况本煤层为 K1 煤层,煤种属瘦糠煤,煤层结构简朴,倾向 110〜117°,倾角 47〜49。之间,煤层厚度 1.6〜1.8 米,平均煤层厚度为 2.0米。含夹矸 1〜4 层,平均厚度 0. 1 米,夹矸为泥岩。5、煤岩层特性本采区内煤层层位较稳定,标志层特别明显,重要可采煤层层间距离变化不大,易于辨认和分辩,其对比方法如下:A:标志层1、第一标志层:(P;-2 石灰岩)为灰色、棕灰色含遂石石灰岩,厚度13-23 米,一般厚度 16 米,层位及厚度稳定,是对比 P21-2 含煤段的明显标志。2、第二标志层:俗称小铁板、为灰色、深灰色含硅质石灰岩,组织致密,岩性坚硬,上部含较多的生物碎屑及钙质碎屑,厚度米,平均 1.88 米,层位稳定,岩性特别,是预见煤的重要标志。3、第三标志层:(铝土岩)为灰白色铝土岩,组织较致密,参差状断,性较软易风化破裂,断面具滑感,层间夹有较多的高炭质碎屑岩。黄铁矿结核在中下部有较多的微粒及微粒集合体。厚度 0-10.67 米,平均 2.15 米,是揭露见煤的良好标志。B、层间距K1 煤层上距一号标志层米,平均 12.37 米,上距二号标志层米,平均3.76 米。K1 煤层:黑色、条痕为灰黑色,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及层状构造,参差状断,内外裂隙发育,上部性硬易脆,多成块状。煤岩为半亮型,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具条带状分布的镜煤和小的丝炭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