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B.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地球早期的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无消费者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并非全都是伴随物质循环而进行的【解析】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但其不是绿色植物,A项错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B项错误;地球早期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些能分解有机物的分解者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C项正确;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始终伴随物质循环进行,D项错误。2.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D)A.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B.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C.每种生物都限定在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D.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解析】食物网达到一定复杂程度后,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在食物网中,并不是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如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不能将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B项错误;在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固定的,与其他生物可以同时存在多种种间关系,如捕食和竞争关系,因此可以处于多个营养级上,C项错误;食物网使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组成复杂的营养结构,D项正确。3.(2015·琼海模拟)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D)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鸭既属于第二营养级,又属于第三营养级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杂草、水稻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项正确;鸭能捕食害虫,所以鸭和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B项正确;鸭捕食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故鸭既属于第二营养级,又属于第三营养级,C项正确;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D项错误。4.(2015·哈尔滨第六中学期末检测)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A、B、C、D、E、F各代表一个种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B)A.该图若要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缺少分解者B.图中B、C、F共同同化的能量占A种群同化能量的10%~20%C.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将会降低D.C种群和D种群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题图中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项错误;题图中B、C、F均属于第二营养级,A属于第一营养级,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项正确;若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E的数量也相应增加,C项错误;C和D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但处于同一地域,不存在地理隔离,D项错误。5.(2015·北京西城区一模)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可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等元素的循环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解析】落叶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A项正确;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B项正确;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都能够分解有机物,共同促进碳、氮等元素的循环,C项正确;果蚁的食物残渣中的能量属于落叶同化的能量,即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落叶,D项错误。6.(2015·大庆一模)如图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D)A.图中生物可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C.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D.若蛇的数量增加,短期内,鹰和虫的数量均增加【解析】题图中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项错误;虫、鼠和鹿都位于第二营养级,一共获得草能量的10%~20%,B项错误;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为“草→鼠→鹰”,C项错误;若蛇的数量增加,短期内,鹰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