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寒论》之心得体会 《伤寒论》就就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医著之一,著者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此书就就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辨证论治得专著,就就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得古代重要医著。《伤寒论》就就是通过六经传变、六经辨证来讲述疾病,张景仲真就就是个伟大得医学家和文学家,她采纳了很多种手法:省文法、倒序法。。。。让我们这些没有什么中医文化底蕴得新一代读起来还真得不好理解。但还好,她按六经传变规律来描述这也给我们很清楚得思路去探讨这方书之祖、医方之经了,也不就就是没有窍门可寻得。再者她得脉法有独到之处:1、各病有主脉;2、一脉主数病;3、一病见数脉;4、脉法颇灵活;5、用脉象解释病机;6、以脉象指导诊断;7、以脉象指导治疗;8、据脉象推测预后;9 脉象相同,舍脉从证以认病;10、证候相同,舍证从脉以认病。在治则治法上也就就是非常具体得:1、治未病;2、注重顾护脾胃;3、注重因势利导得治则;4、强调标本缓急;5、突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6、指出疾病得治法及治禁;7、注重整体护理。8、也体现了张仲景多一证则加一药,少一证则减一药得思维。这不仅给我们理解《伤寒论》带来了很大得方便,也丰富和拓展了我们得中医思维和临床思维。自仲景之《伤寒论》得出现,后世医家多对此有所发挥,或依原文而解,或有所补益,但于临床较为有用,讲得很就就是朴实得,我多遵刘渡舟、陈瑞春,二老多以临床为出发点,无累赘之言,指导我们后学有很深得实际意义。近日再读《伤寒论》时,突有所感,现书写于此。 近日坐门诊,接触得上感病人较多,这个疾病本身不就就是重病,就就就是老百姓常说得普通感冒,如无并发症,一般经 5-7d 痊愈。但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能会引动很多旧病复发,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加重原有心脏疾病,比如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等等。忽然想起,早在 180 0多年前得《伤寒论》中,仲景仙师就对此有详细得论述,我们一起来看《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可知,中医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得病程时间有精确得论述,但此处之“病”也不就就是单指感冒而言,学者应灵活看待。再如《伤寒论》43 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主之。”18 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这两条论述了太阳中风兼肺失宣降得证治。以方测证,临床应有“太阳中风”得临床表现,即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象浮缓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