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目的/意义采纳偏瘫肢体功能评定量表对偏瘫患者上肢、手指、下肢的联合反应、随意收缩、痉挛、屈伸肌联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速度协调性、运动控制、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及痛苦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如脑外伤、脑卒中、儿童脑瘫等及运动控制障碍疾患。 禁忌症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设备与用具矮训练台或床、床边桌、椅子、棉球、铅笔、小卡片纸板、小瓶、叩诊锤、网球、蒙眼带、秒表。操作方法与步骤(1)、Brunnstrom 评定量表:能简单并客观地反映中枢性瘫痪的本质恢复过程,成为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初期的“休克”状态;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在 II 级出现常持续存在而不完全消逝,III 级时完成,以后逐渐减弱;IV 级时开始向部分关节的分离运动过渡;V 级时基本完成各关节的分离运动;VI 级则分离运动的协调性大致正常,速度也逐步正常化,大致恢复到或接近原来正常的水平。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 1)(2)、上田敏评定量表:上田敏以 Brunnstrom 评价法为基础设计了十二级评价法。BrunnstromⅠ、Ⅱ、Ⅲ、Ⅳ、Ⅴ、VI 级分别相当于上田敏十二级评价法的 0、(1、2)、(3、4、5、6)、(7、8)、(9、10、11)、12 级。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 2-1 至 2-2)(3)、Fugl-Meyer(FMA)评定量表:瑞典学者 Fugl-Meyer 主要根据 Brunnstrom的观点,设计了定量化的 Fugl-Meyer 评价法并于 1975 年发表,该量表是一种累加积重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测。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痛苦五项,共 113 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分为三级,分别计 0 分、1 分和 2分,总分为 226 分,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 100 分(上肢 66 分、下肢 34 分),平衡14 分,感觉 24 分,关节活动度 44 分,痛苦 44 分。大量的应用讨论显示 Fugl-Meyer 评价法敏感、可靠,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多的评价方法。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 3-1 至 3-9)(4)、Carr-Shepherd(MAS)评定量表:Carr—shepherd 运动评分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 Carr 和 Shepherd 等人在 80 年代中期设计出来的 Carr—Shepherd 运动评分,主要在澳大利亚应用,近年来流传到其他国家。该评分的特点是方法简单,针对性强,全部评分有 9 项,其中 8 项与运动功能有关,1 项与肌张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