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本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本病属中医“胃痛”,“反胃”等范畴,二、诊断【西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6 年,三亚)。1. 临床症状当患者出现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痛苦或不适、暧气等典型症状,或同时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食管外症状时,可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如能证实存在食管黏膜炎症和/或反流,则能明确诊断。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明确有无反流性食管炎(RE)及 Barrett 食管(BE)。RE 的分级参照 1994 年美国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 LA 分类法。A 级:食管黏膜有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小于 5mm;B 级: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大于 5mm,但破损间无融合现象;C 级:超过 2 个皱襞以上的黏膜融合性损伤,但小于 75,的食管周径;D 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范围累积至少 75,的食管周径。BE 的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远端有明显的柱状上皮化生并得到病理学检查证实时,即可诊断为 BE。【中医辨证分型】1. 肝胃郁热证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暧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脉弦。2. 肝郁脾虚证反酸或泛吐清水,暧气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3. 气郁痰阻证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暧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脉弦滑。4. 瘀血阻络证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暧气,胃脘隐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以上主症必备,加次症两项以上即可诊断。三、治疗方案1 中医中药辨证诊治(1)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和胃降逆;推举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常用药:柴胡、枳壳、黄连、吴茱萸、延胡索、白芍、丹皮、煅瓦楞、香附、焦山栀、旋覆花、代赭石、甘草;(2)肝郁脾虚证治法:健脾和胃,疏肝降逆;推举方药: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柴胡、枳实、白芍、半夏、陈皮、旋覆花、代赭石、砂仁、生姜;(3)气郁痰阻证治法:开郁化痰,降气和胃;推举方药:旋覆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常用药:旋覆花、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