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与外毒素性质外毒素内毒素存在部位 由活得细菌释放至细菌体外为细菌细胞壁结构成份,菌体崩解后释出细菌种类 以革兰氏阳性菌多见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化学组成 蛋白质(分子量 27,000~900,000)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质复合物(毒性主要为类脂 a)稳定性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破坏耐热,60℃耐受数小时毒性作用 强,微量对实验动物有致死作用(以 ug 计量)。各种外毒素有选择作用,引起特别病变,不引起宿主发热反应。抑制蛋白质合成,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紊乱水盐代谢等稍弱,对实验动物致死作用得量比外毒素为大。各种细菌内素得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血症、施瓦兹曼现象等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得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为类毒霉,仍有较强得抗原性,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刺激机体对多糖成份产生抗体,不形成抗毒素,不能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1.外毒素 产生菌主要就是革兰阳性菌中得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梭菌、A 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某些革兰阴性菌中得痢疾志贺菌、鼠疫耶氏菌、霍乱弧菌、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也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外毒素就是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也有存在于菌体内,待菌溶溃后才释放出来得,痢疾志贺菌与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得外毒素属此。 外毒素得毒性强。1mg 肉毒毒素纯品能杀死 2 亿只小鼠,毒性比 KCN 大 1万倍。不同细菌产生得外毒素,对机体得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各引起特别得病变。例如肉毒毒素能阻断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眼与咽肌等麻痹,引起眼睑下垂、复视、斜视、吞咽困难等,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又如白喉毒素对外周神经末梢、心肌等有亲与性,通过抑制靶细胞蛋白质得合成而导致外周神经麻痹与心肌炎等。 多数外毒素不耐热。例如白喉外毒素在 58—60℃经 1—2h,破伤风外毒素在 60℃经 20min 可被破坏。但葡萄球菌肠毒素就是例外,能耐 100℃30min。大多外毒素就是蛋白质,具有良好得抗原性。在 0、3%—0、4%甲醛液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保有免疫原性,就是为类毒素(toxoid)。类毒素注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与外毒素作用得抗毒素抗体。类毒素与抗毒素在防治一些传染病中有实际意义,前者主要用于人工主动免疫,后者常用于治疗与紧急预防。 多数外毒素得分子结构为 A-B 模式,即由 A 与 B 两种亚单位组成。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