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操作法律规范一、适应症1. 各种原因引起喉梗阻,造成呼吸困难。2. 各种原因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3. 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4. 某些头颈部手术,因腔插管影响手术操作。二、准备工作1. 严重呼吸困难者,准备气管插管,若气管切开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时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前先插管,以免术中出现意外。2. 器械准备:气管切开包、手套、治疗盘(碘酒、酒精、棉签、2%普鲁卡因、1%地卡因)、抽吸器、橡皮导尿管、头灯、氧气等。三、操作方法1. 体位(1) 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高,头向后仰,颈部伸直并保持正中位,使气管向前突出。(2) 不能仰卧位者,取半坐位或坐位,但肩下仍需垫高,头向后仰伸。若头后仰伸使呼吸困难加重,可将头稍前屈,做切后再后仰。2. 消毒用碘酒、酒精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 20cm。打开气管切开包。戴无菌手套,检查切开包内器械,选择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并将内管取出,套入通管芯,检查套管系带是否结实。铺无菌巾。3. 麻醉2%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少许,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做颈前正中皮下浸润麻醉,气管两侧也可注射少量麻醉剂。若患者已昏迷或紧急情况下,可不予麻醉。4. 切术者用左手拇指、中指固定喉部,食指按喉结以定中线。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稍上做颈前正中切,切开皮肤、皮下及颈浅筋膜。5. 分离气管前软组织用止血钳自白线处分离两侧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并将肌肉均匀地拉向两侧,暴露气管。甲状腺峡部通常位于第 2、第3 气管环前壁,若甲状腺峡部较大,影响手术操作,则沿甲状腺峡部下缘与气管前筋膜之间分离,然后用甲状腺拉钩,将甲状腺峡部向上牵引,即暴露气管。将气管前筋膜稍加分离,气管环即清楚可见。注意分离过程中始终保持气管居中,且常常用手指触及气管位置,以免损伤邻近重要组织。6.确认气管(1)视诊:分离气管前筋膜后可见到白色的气管环。(2 )触诊:手指可触及有弹性的气管环。(3)穿刺:用空针穿刺可抽到气体。7. 切开气管切开气管前,气管内注入 1%地卡因 0.5ml,以防切开气管后出现剧烈咳嗽。用尖刀于第 2〜3 环正中自下向上挑开前壁。注意刀刃不宜插入太深,以免损伤气管后壁及食道壁。8. 插入套管气管切开后,立即用气管撑开器或中弯血管钳撑开,插入气管套管,迅速取出通管芯,套入内管。暂用手指固定套管。若分泌物较多立即用接有抽吸器的导尿管自套管内抽吸。9. 切处理(1) 分别检查气管前壁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