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2025 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腔念珠菌病者(ICDT0: B37.0)。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腔医学分册(2025 修订版)》 (中华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临床技 术操作法律规范•腔医学分册(2025 修订版)》(中华腔医学 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腔黏膜病学》(陈谦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 年,第 4 版)。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1.病史:有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 头颈部放射治疗史;义齿戴用史;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糖 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2.临床症状和体征:干、痛苦、烧灼感;腔黏膜出 现白色凝乳状伪膜(伪膜型);舌背乳头萎缩、角炎、 腔黏膜发红(红斑型);或有白色角化斑块及肉芽肿样增生(增殖型)。3.实验室检查:病损区或义齿组织面涂片可见念珠菌菌 丝及胞子;唾液或含漱浓缩液培育或棉拭子真菌培育阳性。(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法律规范•腔医学分册》(2025 修订 版)(中华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 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 年,第 4 版)。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 药物治疗的禁忌证。1.局部治疗(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2)局部抑/抗真菌药物治疗。2.全身治疗(1)抗真菌治疗。(2)免疫治疗。(3)相关疾病治疗。3.中医中药。4.手术治疗。5.卫生健康宣教。(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B37.0 腔念珠菌病疾病 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 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 以进入路径。第一诊断符合者。(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1)用药史: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用药史。(2)义齿佩戴情况。(3)皮肤等全身病损。(4)其他相关全身疾病。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涂片法。(2)真菌培育。(3)组织活检。(4)药敏试验。(六)药物的选择1.去除各种刺激因素:如去除牙垢牙石,保持腔卫生, 调整咬龄 去除不良刺激因素。2.局部治疗(1)注意清洁义齿等。(2)局部抑/抗真菌药物治疗。3.全身治疗(1)抗真菌治疗。(2)调整机体免疫力: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免疫抑 制剂者。(3)相关疾病治疗。4.中医中药治疗。5.手术治疗:增殖型腔念珠菌病经抗真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