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讨论初探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逐渐社会化要求 GIS 的教育要密切联系应用领域,面对专业应用,构建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本文在对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存在的主要命题,对新时期的地理信息教育体系等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GIS 教育教学 课程体系 一、前言 GIS 教育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迅速进展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了从职业教育、中专教学、专科、本科、讨论生的完整教育体系,培育的 GIS 专业人才也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但随着 GIS 应用逐渐社会化的同时,GIS 的专业化趋势也愈加明显,缺乏专业特色的 GIS 教学也使得部分学校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甚至出现专业停办的现象。所以,在新时期和新形式下继续探究GIS 专业教育方法,密切联系具体领域,和具体的行业应用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 GIS 教育势在必行。 二、GIS 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课程设置缺乏侧重点 目前,在本科 GIS 教育中, GIS 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 4 类:地理类、测绘与遥感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和 GIS 专业类,它们组成了 GIS 本科专业素养教育的核心课程。这类教学体系大多针对性不强,侧重点不强。很多同学学完之后感觉到又多又杂,很难把握,常常感到困惑。实际上目前国内从事 GIS 教育的各高等院校,各有各的背景,各个学校的侧重点应该不同。虽然GIS 专业具有应用上的广泛性,但是在制定大纲的同时更应体现术业有专攻,各个学校在开设课程时最好结合自身的特长有侧重点地让学生专门学习一些跟专业相关的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如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主要培育资源开发、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河海大学的数字水利、东南大学的数字交通等都是结合自己的特长而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中国矿业大学的 GIS 专业是依托测绘工程专业进展起来,应该突出测绘和矿业特色,培育为能源战线服务的GIS 人才。 软硬件设施与教学计划配合不佳,教学中实践和动手能力强调不够 在实际中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实践,原因主要有:(1)客观因素。专业硬件设备的不完善,很多学校都缺乏相关的软硬件环境。软硬件设施与教学计划配合不佳,相关的知识老师虽然在课堂上讲了,但学生很难和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2)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部分老师经验不足。有些老师由于各种因素本身缺乏实践,也没有相关的科研项目来支持,从而很难让学生通过项目来了解GIS 开发的实际过程,对教材所讲解的内容,理解得就不够透彻。 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