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多动症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多动症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1页
1/8
多动症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2页
2/8
多动症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_第3页
3/8
多动症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多动症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系别: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11 级 5 班姓名:李惠悦 学号:13 号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又称之为轻微脑功能失调,英文简称 MBD。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发生率波动在 5%-10%。多动症的高峰就诊年龄为8-10 岁,男多于女(3:1-9:1)。病史、儿童行为与活动观察记录材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多动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多动 (活动过度),此外还有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易冲动、情绪不稳等,所以是一种综合征。患儿还常伴随有学习困难,但智力发育正常。进入青春期之后,多动、冲动、注意力涣散等明显的症状有所减轻,而自卑、情感抑郁和破坏行为等却有明显增多。学习困难,接受能力差的表现也开始突出。多动症患儿,多数不经任何治疗可逐渐痊愈,但尚有一部分患儿可延续为成年期性格障碍。 多动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2、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 1-2 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 3、 遗传因素。一部分观点认为,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4、 其他因素。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另外,过量摄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虽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但可能会导致多动症。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尤其是不良的育儿方式的影响,有的儿童长期被父母忽视,有的则受到过分的溺爱,这都有可能产生不愿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不良习惯。 多动症的表现 一、首先应区别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区别。1、 注意力方面,对于特别能够引起同龄儿童关注的事物,如看小人书,看电视动画片,多动症儿童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顽皮儿童却不然,尽管顽皮,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却能全神贯注,甚至讨厌被干扰。 2、 自控能力方面,如在严肃陌生的环境中,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多动症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