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美育特性充分体现"美'的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品味意境美。"一片风光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光与内在的心灵融为一体,这即是意境美。创设情境可以让同学很好的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如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一幅幅与诗风格相近的书画作品映入同学的眼帘,一首首婉转优美的乐曲飘入同学的耳廓,加上〔老师〕神情并茂的朗诵,同学便自然进入了情境。 通过"美读'把握形象美。让同学通过朗诵,体会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词句,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同学在朗诵中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同学审美的感知力。如:《春》一文,以看似平淡却异常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卷春的图画,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这篇美文,只有让同学去朗诵品味,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开篇盼春的急切心情,从"希望着,希望着'反复的语句中去品味,从一个"近'字中去感受春之将近的喜悦,从两个"着'"了'词尾中去体会那种柔和和亲切。 善于运用"美'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美的教学内容,美的教学手段都要凭借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去体现。教学语言对孩子的感知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都起着主导作用,孩子心中的琴弦,往往是通过美的语言拨动的。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能让同学感受到美,联想到美,体会到美,继而想去追求美。 比如学习《关雎》,第一章君子出场,遇见淑女,心生向往之情,语言要相对平静;第二章君子思念姑娘,语言要深沉;第三章写君子的相思之苦,语言要体现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第五章写君子梦幻中与淑女一起生活的幸福之情,语言要热情、轻快。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美妙的范读,使同学体会《关雎》的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并能由此激发对《诗经》的热爱和对中国出色传统文化的热爱。有时还不失时机地用一句"妙语'或一段小幽默调动起同学积极思索的情绪,制造一种热烈轻松、有秩序的课堂气氛,使同学情绪饱满,不知疲乏地完成学习任务。 2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美育的作用 1 自然美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条件,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美育内容。像生机蓬勃的春天,树木葱茏的夏天,果实累累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天,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教材里入选的课文中,关于自然环境描写的文章诸多。这些文章,因为经过的审美处理比自然美更精致、更细腻、更引人入胜和扣人心弦,因而也更给人以美感。 2 生活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了不少文艺性佳作,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头脑中反映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