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立足教材,提倡读中心得 语文不像其他科目,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覆盖的知识面都很广,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发掘的资源非常丰富。但语文课最终还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育同学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语文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心得是一种好方法。 以《鸟的天堂》为例,让同学先读读赞美大榕树的段落,然后问:"你是怎么样感受到的?'同学画下自认为美的句子,并注上旁批。全班沟通时,边读边品:"卧'字好在哪儿?"近看'、"远看'都写出了榕树的什么?"不计其数 '指什么?并在黑板上划一划,让同学看一看,师生一齐分享其中点滴的感受,体会用词的巧妙性。可以说品读课文出色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有感情地朗诵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话中得以发掘利用。 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主要指的是引导同学通过阅读学习实现前面所提到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要经历的过程所要采纳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的是一种学习文化,自主建构、全身心参加到学习过程、经历体验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合作攻关、民主对话。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1.引导同学主动地经历学习的施行过程,也就是说,这些目标要通过同学主动积极的学习施行过程,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不是由老师传输给他们。 2.引导同学通过自主读书探究、合作研讨等方式实现学习目标。在同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同学学习的合,帮助、指导、点拨同学学习;同学和老师一起根教材进行民主对话,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个性化的自主建构。 2 提升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1、激励同学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老师在指导同学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激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索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必须要培育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索、鉴别。 2、提倡同学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新问题必须要解决,当同学独立思索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