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梳理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辨识、评价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分析,明确管控措施、管控责任,实现生产活动各个环节与单位生产组织架构相适应,做到责任到位,对各个风险点进行科学分级管控。(一)风险辨识分级小组在 “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按全科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负责组织各部门成员开展风险辨识、分级活动,确定风险管控工作开展方向。成立由内审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辨识分级小组,所有评价人员需有能力、资格组织各级员工开展风险点的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并将职责分工要求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二)风险辨识1、辨识对象以生产区域、作业岗位及作业步骤为划分依据,辨识各类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造成人员损害、财产损失和其它意外事件的危险因素,辨识对象包括:(1)所有作业活动,包括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单位的员工、工作场所内的承包方人员、单位的顾客、外来的参观访问人员等)的活动;(3)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单位或外部(包括顾客、供方、协议单位等)提供的设施,以及活动、材料或计划的变更;(4)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活动。2、风险因素的辨识的要求(1)在进行风险因素辨识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2)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生物因素和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3)应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3、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风险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1)新改、扩建工程项目中的设计、施工、试运行、操作;(2)常规情况下车辆、设施的安全运行情况;(3)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不当或结构失效及报废、废弃、拆除与处理;(4)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意识、健康状况及其违章操作行为等;(5)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6)车辆本身特点或运营方式特点;(7)机动车在道路行驶可能遇到的人、路、车、气候等影响等;(8)运输运营过程中使用、运载或产生的易燃物、有毒气体等;(9)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等;(10)环境因素,如连续坡道、涉水路段等;(11)发生过和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件和事故的经过。4、辨识风险根源和性质(1)风险辨识要考虑以下问题:存在什么风险(损害源);谁(什么)会受到损害;损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