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优秀课件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环节•练习题精选与解题技巧指导•教育意义挖掘与价值观培养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漏》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源自中国民间故事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色彩。0102创作背景与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于勤劳、朴实、厚道等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贪婪、自私、虚伪等行为的批判。《漏》故事来源及创作背景作者不详,但根据推测可能是明清时期的民间文人或故事家,他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这个故事传承下来。代表作品除了《漏》之外,还有《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经典寓言故事,这些作品都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揭示了生活中的哲理和智慧。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漏》产生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当时社会风气淳朴,人们注重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同时,寓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教育儿童、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漏》是中国寓言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传播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启迪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和智慧。时代背景文学地位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漏”这一现象,然后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最后再总结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写作特点鲜明作者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将“漏”这一现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章以叙述为主,穿插描写和议论,既有生动的场景描绘,又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030201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漏”这一现象描绘得形象生动,如“像细雨般绵绵不断”、“如同顽皮的孩子”。描绘手法多样文章通过描绘“漏”这一现象,引申出对时间流逝、生活细节的感悟,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引发读者思考。意境深远描绘手法及意境营造“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漏”的普遍性和永恒性的认识,同时也揭示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遗憾和缺失。关键语句解读文章通过对“漏”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即面对生活中的“漏”,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积极面对未来。情感表达丰富关键语句解读与情感表达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Chapter•生字词: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生字词学习及运用举例运用举例他用漏网之鱼形容那些侥幸逃脱的人。小明喂养了一只胖乎乎的小猪。生字词学习及运用举例驴子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着。做贼心虚,他一听到警笛声就吓得浑身发抖。狼狈为奸,这两个坏人总是一起做坏事。生字词学习及运用举例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讲解与实例分析01020304比喻、拟人、夸张文章中用“漏网之鱼”比喻侥幸逃脱的人,形象生动。将小猪喂养得胖乎乎的,赋予其人性化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描述驴子在山路上行走的艰难程度时,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了驴子的辛苦。出自《史记·酷吏列传序》,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出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毛篇》,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做坏事。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狼狈为奸漏网之鱼04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环节Chapter01020304《漏》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问题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他们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问题2老婆婆说“漏”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会这么说?问题3课文中的哪些情节让你觉得有趣或者印象深刻?为什么?问题4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活动1小组讨论,分析老虎和贼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探讨故事的深层含义。活动2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海报或宣传画,展现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活动3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分享2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传递了一种深刻的道理,即在生活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分享1通过阅读《漏》这篇课文,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起伏,感受到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