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设计好的问题提问要重视"量变'到"质变'的统一 课堂提问应该保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的统一。课堂提问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应该注重问题的价值,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和形式的变化,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是否有思索的价值和对同学理解教学内容起到作用。提问必须有针对性和思索性。如我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中,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制定了几个问题。一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变化关于分数的商有什么关系呢?同学很快就能知道,分数的分子变大,分母不变,分数的质会变大,相反,分数的质会变小。我接着问,1 / 2 与 2 / 4、 4 / 8、8 / 16 是什么关系呢?同学也能很快就发现这四个分数是相等的。到这里为止,提问还没有难度,也没有什么思索的价值,假如持续问同学:"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个相等的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这样的提问,同学就有了思索的空间和思索的方向,在提问有了数量的基础上就要相应提升提问的质量、提升问题的学习价值。 又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熟悉》的教学内容时,同学关于分数中"二分之一'这个概念有许多错误熟悉。我告诉同学:二分之一,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两份中的一份。但在实际中二分之一的表现是很多的,为了加深同学的理解,我请同学思索,在生活中二分之一还会有哪些状况呢。同学在互相讨论中,排列了许多生活中的二分之一的表现。有个同学说:"我们家有四个人,妈妈和姐姐是女的,我和爸爸是男的,我们男的就是家庭人数的二分之一。'我接着又提问:"为什么这个状况也是二分之一呢?'同学讨论后,我分析说,一个数字或一个东西,不管他分成多少份,只要占到这个数字或东西重量的一半,就是这个数的二分之一。 提问要体现"新知'与"旧知'的结合 课堂提问的技巧表现在多方面,提问体现教学内容的"新知'与"旧知'的互动就是一个重要的技巧,有艺术的提问可以引起同学的深度思维。〔老师〕在制定问题时要难易结合,不仅要合计制定什么样的问题,还要合计为什么制定这样的问题,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所提问题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同学复习学习过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帮助同学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去构建新的知识和熟悉。我们制定的提问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小渐大、由偏至全,即要设台阶,按部就班,步步引入。 潘雪琪老师在教学《秒的熟悉》时,她连续制定了五个问题。一问:观察钟面上哪根针是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