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减数分裂ppt课件contents目录•减数分裂概述•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分裂中的遗传规律•减数分裂与生殖发育关系•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01减数分裂概述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其结果是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定义减数分裂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使得后代能够继承亲代的遗传信息,同时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意义定义与意义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Ⅰ(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Ⅰ(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Ⅱ(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Ⅱ(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Ⅱ(细胞质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简述有丝分裂产生的是体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是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都有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都有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都有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新形成;都有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相同点不同点02减数第一次分裂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前期Ⅰ: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开始进行两两配对。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四分体结构清晰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完成。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但仍保持一定的联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有同源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准备进行分离。染色体排列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纺锤体形成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后期Ⅰ细胞质分裂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质分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特点每个子细胞含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但染色体数目减半。末期Ⅰ: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0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Ⅱ:染色体浓缩变短,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进一步浓缩在前期Ⅱ,染色体继续浓缩,变得更加紧密和粗短。核膜核仁消失随着染色体的浓缩,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为后续的分裂过程做准备。在中期Ⅱ,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着丝点排列此时,染色体的形态相对稳定,不再发生大的变化。染色体形态稳定中期Ⅱ: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在后期Ⅱ,着丝点开始分裂,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向两极移动随着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开始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后期Ⅱ: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Ⅱ:细胞质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在末期Ⅱ,细胞质开始分裂,形成两个独立的子细胞。细胞质分裂随着细胞质的分裂完成,最终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子细胞形成04减数分裂中的遗传规律0102基因分离定律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许多生物都有伴性遗传现象。伴性遗传的特点是:所见的伴性遗传其遗传基因都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总是和性别相关联。伴性遗传规律05减数分裂与生殖发育关系VS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生殖细胞(配子)的过程。配子特点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且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配子形成过程配子形成过程及...